6招對付秩序感強烈的寶寶
專家 / 曹靜(幼稚園教師)
許多爸媽都知道,當寶寶一歲多時,會進入秩序感的敏感期。三、四歲時,更可能常常發生不能容忍自己認定的秩序被破壞而有無理取鬧的行為。此時你該怎麼做?
什麼是秩序感?
秩序感是寶寶對於生活起居習慣或物品擺放空間等順序的適應性。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自然本質,他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樣子有規律地進行,不喜歡原有的秩序突然被打亂。
從一歲半起,寶寶的語言、行為、表達能力都比原來要進步很多,再加上正好到了強烈要求自我的反抗期,所以每次反應出來的行為就特別強烈。
例如有的爸媽表示,寶寶每天早晨起來都會注意大人疊被子的順序,如果哪天發現與平時不一樣,他就會發脾氣;或是穿鞋子的時候,要是一向先左後右,哪天先右後左為他穿鞋,寶寶也會抗議。
這種時候,爸媽多半認為寶寶是無理取鬧乾脆不理他,或是當他是反抗期盡力包容,其實這都是不對的方式。前者無視於寶寶的存在,後者又太消極地姑息,都沒有真正理解寶寶的目的,雖然最後可能是迫於爸媽的權威或是因為遷就而使寶寶平息了怒氣,但以後同樣的事情還會發生。
到底該怎麼辦呢?下面提供應付寶寶秩序感與反抗期的六招法則:
法則1:理解寶寶的發展
寶寶從出生幾個月後就有秩序感,他甚至會因為堅持秩序達到執拗的地步。一旦寶寶構建起良好的秩序感並維護它,他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等再大 一些的時候他還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地方可以做些什麼事情。這就似乎意味著,因為遵守了內在的秩序,他的生活才有目標,寶寶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 自我成長、探索未知世界上。
所以,爸媽要認識到維護寶寶的秩序感,從長遠來看這是件大好事,不應該採用逃避、敷衍的手段,要真心去理解寶寶的意圖,尊重他的想法。
法則2:收拾一個擺放有規則的家
很多爸媽問:「為什麼幼稚園裡這麼多玩具,這麼多小朋友,還能收拾乾淨,我在家天天追在寶寶屁股後面也來不及整理啊。」其實,家裡房子也許並不是很大,但爸媽還是應該盡可能把它收拾得乾淨、整潔,每件物品都有固定擺放的地方,不要輕易去改變它。
有時候你可以讓寶寶也參與整理房間的活動,並問他:「這個東西應該放在哪裡啊?」「這個是從哪裡跑出來的呀?」這樣一來,寶寶既會為自己知道如此多的事情而驕傲,另一方面也會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後就不會亂放東西。
法則3:維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不但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好處,而且還有利於秩序感的培養。例如每天早上按時起床,讓寶寶自己洗漱後吃早餐,再按時上幼稚園;下午放學後回家,可以先在社區與同伴玩一會兒,然後上樓洗澡、吃點心、看書等。這樣有規律的生活會讓寶寶從小就養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
現在有的家長一到假日就睡懶覺,還抱怨寶寶這麼早起床打擾了自己,這種五天早起、兩天晚睡的生活,寶寶本來就很難適應。
法則4:讓寶寶自己建立合理的秩序
對於某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穿衣服的流程、洗澡時的步驟、碗筷擺放的順序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妨讓寶寶自己來建立一個他認為合理的秩序,並且讓 大家遵守。這對成人而不是件非常小的事情,可是對寶寶卻有極大的榮譽感,並且覺得自己已經作為一個家庭的正式成員而被尊重,有助於其對自身個體的認識。
法則5:記住三天內曾做過的事情
其實寶寶因為秩序感受擾而引起的反抗往往是成人所造成的。例如前面所提到疊被子的順序、穿鞋子的步驟,這些在成人眼中是不經意的小事,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 自己與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可是寶寶卻發現了,並為此大吵大鬧,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大人應該先想一下自己是不是這幾天在某件事上又讓寶寶有什麼改變。雖然, 記住自己三天內在寶寶面前做過的事情是件很難的,卻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法則6:事後好好溝通
有些爸媽說:「我已經盡可能地注意細節,但寶寶經常會在時間緊急的時候跟我反抗,這時候真氣人!」是呀,曾有一位媽媽急著去上班,寶寶卻因為再見的親吻沒 有達到固定的方式,而在教室門口嘰嘰叫著要求重新來過,最後往往是媽媽以河東獅吼來了結。遇到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爸媽一定要做好善後工作哦,別以為事情 過去就算了。
===
===
===
0 意見:
張貼留言